9月18日,隆昌市圣燈鎮圣光村12組梨兒灣,自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以來,院落內一條條便道得到了硬化,曲折回環的道路連接每家每戶;居民家中,改造提升后的廚房廁所干凈美觀;房前屋后曾經雜草叢生的空地變成了一個個微菜園、微花園……一幅美麗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。
“以后周末一有空,一家人都可以回老家待會兒?!苯衲?月,圣光村12組村民劉國陸的老宅經過舊房改造后煥然一新,他也正謀劃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圖景,“我本來就是干裝修的,今年準備把改造后的老房子好好裝修一下?!?/span>
圣燈鎮三臺村航拍
同樣的改變還發生在幾公里之外,因地處圣燈山,梨園村村民居住區分布較為分散,改造難度較大,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產生較好的治理效果。“通過逐戶摸排情況、聽取訴求,我們廣泛收集了村民意見,制定‘一戶一策’改造提升方案?!崩鎴@村網格員李小霞介紹,該鎮在梨園村因地制宜打造“一山一館多庭院”,并把每家每戶的入戶路、“微菜園”、外立面、偏雜房、廁所、廚房等區域均納入“換新”范圍內。
如何有效地收集群眾訴求,讓老百姓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、執行者?
“一方面,我們堅持黨建引領農村面貌改善行動,積極探索‘黨委推動、支部促動、黨員帶動、黨群聯動’的‘四聯動’模式?!笔翩傁嚓P負責人解釋道,該鎮形成“鎮村戶”三級組織體系,抓規劃促思路。在實施過程中,充分發揮黨員小組長和黨員代表力量,由黨員帶頭簽訂“踐諾書”,支持配合農村面貌改善工作,同時推出“院落議事日”協商機制,讓大家事大家議,抓治理促長效。
“除此之外,我們探索出農村面貌改善‘微網格’模式?!睋榻B,該鎮把113個村(居)民小組劃分成209個“微網格”,從每個“微網格”里的離職黨員、退役軍人等群體中,推選出一名聯戶員參與農村面貌改善行動,發揮人熟、地熟和情況熟優勢,負責宣傳政策、收集訴求、參與“一戶一策”方案制定。
此外,圣燈鎮還積極號召本地的能工巧匠參與其中,發揮他們熟悉鄉情、技術過硬、群眾信賴等優勢,通過整合土坯房拆除、殘垣斷壁整治、廢棄畜棚清理等遺留資源,用于鋪路鋪設道路、砌筑微菜園以及畜禽棚圍欄等,既實現了村民靠前監管和本地就業增收,又加速推動項目進度、節約大量成本。
圣燈鎮大橋村石竹灣“微菜園”改造前后對比照
截至目前,圣燈鎮通過前期摸排,按照“缺什么補什么、什么亂治什么”原則,明確實施項目27類。其中,附屬設施項目9類涉及農戶3507戶,水、電、氣、路、訊等基礎設施項目18類,總計投資6094萬元。
不僅如此,為全力推動村民致富增收,為農村發展注入“源頭活血”,圣燈鎮還按照“一帶兩區”(即沿旅游環線?黃樂路稻漁產業帶、北部紅色旅游片區、南部特色現代農業片區)的產業布局,著力打造三臺稻蝦、天螺花椒、圣光澳龍、梨園香梨、大橋葡萄“一村一品”,全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。圍繞“農文旅”融合發展,圣燈鎮還開發“紅色研學+土陶非遺體驗+農耕文化體驗”體驗項目。目前,圣燈山風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;梨園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、四川省傳統村落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以全域理念全面加快項目建設,確保在9月底以前完成戶屬工程及院落項目建設任務,保證產業道路改造提升、提灌站改建等農田水利設施、村級活動陣地改造等18個項目按時保質完成?!笔翩傸h委書記余治佑表示,下一步,該鎮將著重提升基層公共服務和治理水平,扎實做好農村面貌改善工作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,實現工農文旅融合發展,高質量描繪圣燈鎮美麗鄉村新畫卷。
(內江觀察 劉煜瑞 鄧順仙)